学子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子风采 · 正文

学子风采

【学子风采】张世衡:用最初的心,走最远的路
来源:广州大学记者团 作者:林洁茵 陈雨欣 陈依灵 赖景行 编辑:杨柳 审核: 发布日期:2019/12/03

人文学院,汉语171班学生,2018年从法学院转专业至人文学院,入选2017级中国语言文学拔尖人才培养创新实验班。大学期间多门科目位居年级前列,曾获“一等奖学金”“优秀学生”“学习之星”等各项荣誉近二十项。

“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这是张世衡过去三年大学生活的真实写照。他始终清楚自己追寻的方向,严于律己,用对生活的全部热爱,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前进。于他而言,昔日无悔,来日可期。

“一波三折,那是一种执念”

“专业无所谓好坏,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位置,找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在大一结束之际,张世衡以优异的成绩从法学院转专业到人文学院,谈及自己转专业的经历,这位笑起来很阳光的男孩沉思了一会,缓缓说道,“因为喜欢,所以去做。”这句看似轻描淡写的话语背后,是他一整年怀揣的满满热情和坚持。

     

法学院大一在桂花岗校区,这给张世衡学习汉语言文学的知识增加了难度。“没有办法到大学城校区上课,我只能通过各种途径自学。”为了更好地学习,他主动找到人文学院的同学,询问了所需的教材后开始自学。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他便到b站搜索相关教学视频,一遍遍反复研究。遇到实在不明白的地方,他会拍下来发给人文学院的老师和同学,直到得出结果。“虽然很忙碌,但这是我大学做过最有意义的事情之一。”张世衡自信地笑着。

张世衡坦言,在为转专业做准备期间自己也曾犹豫过,“有一次碰到理解不了的题,我很丧气,不知道是不是要继续。”面对迷茫,他选择放下手中的事情,静下心去读诗词、看小说,“这个时候我突然觉得一定要坚持,为了不辜负自己的热爱。”

回忆转专业的过程,张世衡感慨道,“真是一波三折”。大一第一学期的时候,由于缺乏经验,张世衡错过了考试时间。他回忆,收到消息时自己正在英语课堂上准备上台做小组展示。他不好意思地笑道,“当时我让搭档先上台,自己到教室门口哭了一会。”后来,在班主任的安慰下,他决定再等半年,“更加严谨地考虑是否转专业”。

半年时间一闪而过,做足了准备的张世衡终于在大一结束之际如愿进入人文学院。他激动地深吸一口气,笑称,“我很幸运,遇到了很多热心的老师和同学。”其中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人文学院的雷淑叶老师。在选修课上认识了雷老师后,他与雷老师说明了自己转专业的意向。热心的雷老师不仅给了他许多专业知识的指导,还主动帮他联系许多老师和师兄师姐,“我很感激她的帮助和关心!”张世衡的眼里充满了感激,想一口气把世间最美好的词都送给雷老师。

“把上课之外的时间充实起来”

和许多同学不同,张世衡大一时就开始规划了自己大学4年的目标。“大学学习需要主动,不仅要跟着老师的进度走,更需要有自己的节奏。”为了更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他会准备一本小册子,上面不仅记录着每一天需要完成的事情,还会有每一个时间段的长期规划。“把时间拨回24小时前,他一定是在做同一件事。”张世衡的同学这样评价他。

     

张世衡对知识总是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常常会在课堂上做讨论分享。他严肃道,“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思维的碰撞。”每一次看似即兴的课堂分享背后,是张世衡对相关文献的一次次查阅,发言大纲的一次次修改。他坦言,自己每一次发言都会提前准备文稿,但不是为了发言时念稿,而是一种态度的表现。于他而言,脱稿虽然会让内容有所流失,但是不会约束自己,“课堂上讲的有时候和我准备的完全不一样,在分享的时候常常会有一些新的想法,这就是课堂分享的魅力。”

张世衡认为文学不应局限于课堂上的内容,更需要在课下对作品进行广泛阅读和深入思考。因此,图书馆成了他大学期间最好的伴侣,图书馆关门的打铃声是他听得最多的声音。“曾经有一个同学在图书馆见到我不敢打招呼,她说我总是皱着眉。”张世衡摸了摸后脑勺,笑道,自己在读书时常常会一股脑扑到书中。

“在学习中不应该只注重绩点,更重要的是一种课堂的情绪体验。”在张世衡看来,高绩点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直面内心,勇敢地选择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并全身心投入其中,让自己真正学有所得。

“遇见文学,遇见更好的自己”

从中小学开始,张世衡就一直对文学情有独钟,妈妈的书柜曾经带给他最初的文学启蒙。妈妈的书架以张爱玲、琼瑶的书籍为主,它们构成了张世衡整个童年甚至人生的底色。

 

阅读是张世衡的一大爱好,也占据了他大部分的课余时间。大学前三年的时间里,他坚持每天六点起床,为看书写作留足时间,并将所有的空余时光用于广泛阅读和大量练笔。每天至少阅读一小时是他雷打不动的习惯,他喜欢研究《诗经》不甚雕琢的词句,更爱那种朴素原始的美。“文学是感性的,而看书和写作又恰好锻炼了我的逻辑思维能力,使我看待问题时兼具感性和理性。” 张世衡欣喜道。

文学对于张世衡来说,是奋斗时的鼓励、失意时的安慰,让他充满荆棘的追梦之旅有了依靠。今年3月,张世衡遇到了一些挫折,情绪上波动很大,他笑称,“当时的心绪或许和易安词暗合了”。那时候,他每天都会到图书馆背李清照的词。有一天,他搬着凳子坐在图书馆的角落,望着窗外倒春寒时候的大雨,背着背着就流下了眼泪。“那时候心里更难受了,但是感觉好像文学一直都在陪着我,我知道至少自己并不孤独。”他激动道,那段时间他背完了李清照所有的词,那是他第一次意识到文学对自己有如此大的影响。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是曹丕《典论·论文》中所言之语,也是张世衡对自身学格和人格的追求。在他看来,这句话回答了怎么做和做什么的问题。首先,这是对个人才能的要求,没有扎实的功力,不可能写出不朽的作品;同时这句话又对“文学”意义进行了追问:优秀的文学是可以成就国家的,这是文人的终极理想。无论是个人,还是对于社会和国家,只有保持终身学习,胸怀文墨,修炼情怀,将使命贯彻于一生,才能造就不朽之盛世。

 


上一条:【青春风采】运动达人胡灿森:“我见过凌晨五点的广大”
下一条:用挑战点燃梦想 用科创成就未来

  COPYRIGHT©1999-2016,   GUANGZHOU  UNIVERSITY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粤ICP备 05008855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