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风采 · 正文

校友风采

李小娴:生如逆旅,她携善意同行
来源: 作者: 编辑:梁钰铃 审核: 发布日期:2024/03/02

李小娴,女,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05级的一名学生,大学期间靠勤工俭学和助学贷款完成学业,曾获三等奖学金。李小娴于2023年5月15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沙)确诊急性髓系白血病,从此开启艰难的筹款治病求生之路。在这条道路上勇敢前行,她也收获了善意、祝福和暖心帮助。


  在采访的过程中,李小娴反复提及身边人对她的热心援助,在面对疾病带来的困难时,正是周围人对她的关怀帮助,帮助她逐步克服疾病带来的挫折,还鼓舞着她病愈后接着传递这一份份善意,温暖这个社会。


行于逆旅:坚强抗争病魔困厄

在李小娴第一次化疗期间,她的母亲因刺激而中风脑梗死,病危急需做椎动脉支架手术。在亲友相助下,母女二人脱离险境。然而,十月份李小娴母亲再次因摔下楼梯脑出血被下达病危通知书。在这期间,除了保障李小娴母亲的治疗,李小娴也不断进行巩固治疗与服用药物维持状态,但病魔带来的痛苦却缠绕在李小娴身上。12月6日,李小娴因为病情危急送至开平市中心医院进行治疗。期间,因血小板、血红蛋白和白细胞长期处于危险值,导致一系列的高烧、肺部感染、咳嗽、呕吐、牙痛、骨头疼痛、全身多处出血和瘀斑等并发症。

在治疗过程中,李小娴曾有过多次濒临死亡的体验——因为造血功能障碍的供血不足而眼前昏黑直接倒地;因血小板长期低于个位数而全身多处出血和感染;因免疫力缺失而长期高烧不退;还有因全身骨头疼痛只能躺在床上,每一次翻身于她而言都是酷刑。“经常在早上醒来后,感觉嘴里有东西,掏出来一看,竟是棉花糖般大小的血块,治疗过程苦不堪言。”李小娴回忆。

肉体上的疼,是煎熬;而精神上的疼,是看不见的折磨,是看不见希望的绝望,是对宛如废人的自己的无助——它们在她肉体疼痛的同时如影随形,缠绕于脑海中。每当李小娴深感绝望和无助、感觉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她的朋友、同学和校友们都在默默支撑和鼓励着她。“特别是一位姓梁的师姐,每次我和母亲住院,她都发来慰问金。平日里怕我抑郁,也常常关心问候,发来正能量视频让我坚持下去,让我内心多了很多动力。”在李小娴的坚守下,痛苦都化为了“虽万难君未死也,今一路尔可行之”的坚韧不屈,磨难聚敛为人生的轨迹,她始终怀抱生活的点滴美好,全力前进。

负载前行:善意温暖荆棘时分

李小娴在大学生活里有颇多的实践,大学二年级开始加入校报新闻中心学生记者团,任校报学生编辑兼学生记者,发表稿件上百篇,多次获得全国高校校报好新闻奖。2008年暑期校报新闻中心组织开展“见证改革开放,领略老区风貌”河源采风活动,作为学生记者代表采访时任河源市委书记的陈建华,此次采风成果收录在《足迹》一书,成为她大学期间最大的骄傲之一。

 

“印象中,我家从小就很穷,中考拿到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还差点因缴不上学费而弃读。”在大学期间,李小娴不仅通过获取知识改变了命运,还得到过很多难以忘怀的温暖。

在校报新闻中心当学生记者,李小娴不仅靠稿费应付了日常生活开支,还通过日常采访改变了自卑胆怯的性格。在人文学院办公室勤工俭学时,辅导员林焕清老师、刘军军老师对她们非常关心和照顾。除此以外,和老师们的相处中更是有很多感动、难忘和温暖的瞬间。

“那时候我们没课的时候都会在编辑室里写稿、策划专题或校对版面,校报新闻中心的林雪漫老师和肖湘老师,偶尔会在饭点时招呼我一起去吃饭,给我点很多肉菜。”回想起这些,李小娴感动于老师们对学生不着痕迹又不伤自尊的关爱,内心的温暖常在。

“新闻中心的老师们在节假日都会邀请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的学生,到家里聚餐。”对李小娴而言,这一件事常常让她感动,每当想起的时候心里仍然觉得温暖无比。

 

▲ 左一为李小娴


拨云见日:积极传递善良信念

李小娴患病住院期间,学校的林老师和肖老师在下班后乘地铁辗转从大学城赶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沙分院探望,为她提供了很多建议和帮助,还发动新闻中心历届师兄弟妹助力筹款治病。原广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学校关工委执行主任赖卫华在得知李小娴的病情后,将李小娴病情告知相关部门、学院,学校统战部和人文学院负责人不仅发来了慰问金3000元,还多次在校友群里转发筹款链接,短短两天就筹集了三万多元,让李小娴的下一步治疗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目前,李小娴的病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医生给了李小娴两套治疗方案:第一个方案是“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所需治疗费用数十万,可以完全治愈;第二个方案是“8-10期不间断化疗”,不用移植也可以获得较高的生存概率,所需费用约为自费二十万,但是有复发风险。在前期的治疗中,李小娴与她的母亲已经支出治疗费用十多万,其中还有着平台筹款,亲朋好友及微信好友的帮助。面对一场场风雨,身旁人递出的一颗颗善意的真心,成为李小娴坚持生活的最大勇气。“谢谢您,点滴爱心汇聚成生命长河,生生不息。”带着他人对她的爱心,李小娴怀着一个梦想——那便是如果可以再活20年,她希望其中10年可以去将生病期间得到的帮助与爱心传递下去。李小娴手中有一份爱心名单,里面写的是每一位帮助她的人。“他们让我感动的一句话是:任何人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这点小钱不用放在心上,希望你病愈后有能力了,也愿意传递这份爱,去帮助有需要的人。”李小娴希望她可以将这一个个发光的名字,这一份份沉甸甸的恩情,变成真真正正的公益之举。

最后,面对校友们的帮助和鼓励,李小娴赋诗一首共勉:

《再回母校广州大学》

一个人有了母校

一群人就重新拥有了出生地

若我再次回到我的母校

一定是因为冥冥中的呼唤

它说,到那里去

到古老又年轻的母亲怀抱去

到不曾谋面的兄弟姐妹中去

那里有你想要的庇护

就像一滴水穿过江河

回归大海

我要到钟楼前默默祈福,感恩

我要穿梭在偌大的图书馆

向先贤们讨教生命的意义

随手翻开的一页

从不埋怨明天

我要感谢校园里最老的那几棵树

年复一年地献出青绿

同时献出枯叶和果实

鸟群飞走了,它们不挽留

它们只一心守护着鸟巢

若不是它们守着这个地方

远走的学子,又该去哪里

寻找自己的青春年华?

正是下课时分

年轻的师弟妹抱着书本走来

我见过她们十年后的样子

我也亲眼看见自己

有过和她们相似的面容和梦想

过去的时光,因为消失

而变得有意义

熟悉的面孔,因为改变

而变得温暖

每喊出一个记忆中的名字

我对这个世界的珍惜

就多了一分

请原谅我再一次离开,母校

至善湖到博雅桥的那段路

我反复走了几回

在今年的雪落下之前

善良的师生已经投下鱼食

仿佛只有这样

我即将迎来的几个寒冬

也能温暖一点


周围人的善意与关怀为李小娴的道路增添着一道又一道的光亮,当她被善意环绕,拥有大家的强烈支持,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她与疾病抗争的力量和勇气。李小娴将满怀希望继续勇敢与病魔抗争,并于病愈后传递这一份份善意,心怀感激,勇敢前进。

 




下一条:校友风采 | 我校校友曹志伟委员工作室被评为杰出“委员工作室(站)”

  COPYRIGHT©1999-2016,   GUANGZHOU  UNIVERSITY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粤ICP备 05008855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