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风采 · 正文

校友风采

校友风采 | 陈伟波:抓主导产业,用科技服务把农村带上发展的快车道
来源: 作者: 编辑:博达李想 审核: 发布日期:2021/09/10


广大校友 3天前  

近期,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与南方农村报在南方+推出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和组织实施单位系列报道,我校校友陈伟波作为农村科技特派员的优秀典型,长期植根于农村,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在服务三农方面有着突出的表现,被南方+报道。  

   

人物简介  

陈伟波,2009年毕业于广州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现任梅州市金绿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梅州市第七届人大代表 2010年,陈伟波从深圳辞职返乡,弃工从农,以3000对种鸽起步,开始创办肉鸽养殖基地。后来成立了金绿创业孵化基地,孵化培育了2000多位新农人从事农业创业。此外,他还通过互联网+”,致力打造一条线上客户线下体验,线下顾客线上转化陈小鸽品牌营销思路,实现了从纯粹的肉鸽养殖到产供销一条龙。  

   

   

   

2017年,陈伟波被认定为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截至2020年,陈伟波服务的村镇已达23个,并签订了长达5年的帮扶协议。近两年,陈伟波平均每年下乡190天,发放资料2500份,累计引进新品种4个、新技术6个,带动示范基地3个,累计带动农户2000户,新增农业产值2500元。  

   

   

   

壮大主导产业,促脱贫攻坚衔接  

 

梅州兴宁地处粤东,是广东省农业大县。近几年,精致高效农业效益显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特别是肉鸽产业发展迅猛。2019年梅州市肉鸽出栏量已达4800万羽,占全省肉鸽出栏量的15%。陈伟波把握住这个大好势头,带领农户大力发展肉鸽产业。  

   

陈伟波意识到,农业要发展,不能单纯依靠养殖环节,只有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农产品品牌,才能真正做强做大  

   

想要发展,就必须抱团。2019年,在陈伟波的带领下,兴宁肉鸽协会正式成立并出台了本地首个团队标准《兴宁市肉鸽饲养规范》。同年,在他的推动下,以肉鸽为主导产业的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和全国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示范建设项目正式启动。2020年,项目所在的村镇被认定为国家级专业村镇和全国示范村镇。区域公用品牌兴宁鸽由此诞生,并在2020年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  

   

   

创办孵化基地,产业帮扶见成效  

 

陈伟波在加快推进肉鸽生产经营方式创新的同时,不断创新联农带农机制,利用肉鸽养殖区域相对集中的优势,本着服务农户、共同致富、振兴乡村的心愿,积极与镇村对接,探索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农户的合作模式。  

   

2018年与广州珠江实业集团合作,共建精准扶贫产业帮扶金鸽养殖基地,截至目前,已带动502位农户发展肉鸽产业,并依托所在的梅州市金绿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用两轮合作方式帮扶贫困农户,一是采取投资加固定分红的方式,做出极大的让利,让利10%的固定收益分给贫困户,让农户共享肉鸽产业发展果实;另一方面为合作农户统一提供种苗、统一提供药物、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饲养标准、统一销售,让养殖户享受零风险订单养殖,解决了养殖户没项目、缺技术、销售难、怕赔钱的问题,既化解了农户养殖经营风险,又确保了肉鸽产品质量安全。  

   

通过扶贫带动,2018-2020连续3年贫困农户收益明显得到提升,平均涨幅30%,平均每年增长金额已达50.12万元,所在的金绿公司累计分红也已达320万元,有效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同时,陈伟波还成立了金绿创业孵化基地,为合作农户提供创业服务、技术培训、担保融资、市场营销等服务功能。截至目前,基地孵化培育了2000多位农户从事肉鸽养殖行业,为42位农户提供了近300免抵押低息贷款。  

   

   

   

 

据悉,孵化基地还与中国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科院、广东家禽科学研究所和广东科贸职业学院等多家科研机构、院校合作,定期聘请专家在梅州地区为农民举办多场农业技术培训,为农户创业提供了充分的技术支持,引导越来越多的返乡农民工、毕业大学生以及农村年轻人加入到创新创业领域,为肉鸽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陈伟波及所在的集体也因此获得了中国鸽业精准扶贫杰出贡献企业奖、广东省精准扶贫贡献奖、广东脱贫攻坚工作突出贡献集体等荣誉。  

陈伟波深知,农村科技特派员要根植于基层农村。所以他长期深入农村生产第一线,充分了解农村的发展情况和需求,并基于此发挥自身专业技术优势,开展创业与服务,用科技服务把农村带上发展的快车道  

   

来源:南方+ 南方农村报  

编辑:吴杰涛  

责编:张建华  

   

   


上一条:校友风采 | 黄嘉莉:在抗疫一线,与新闻为伍
下一条:王漫琪:怀初心砥砺前行,于笔下书写真情

  COPYRIGHT©1999-2016,   GUANGZHOU  UNIVERSITY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粤ICP备 05008855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