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广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广大 · 正文

媒体广大

【南方都市报】楼以文传世应向世界征《广州塔赋》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南都记者 尹来  董晓妍  编辑: 审核: 发布日期:2018/04/13
媒体名称

曾大兴1958年生,湖北赤壁人,笔名曾非曹。广州大学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词学与文学地理学研究。

1523601413(1)_副本.jpg

广州图书馆九楼,“广州人文沙龙”第五讲现场,一众读者将广州人文馆准备的现场位置全部坐满。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曾大兴穿着一袭中山装,坐在古色古香的木椅上。这位在学术界被称为“文学地理学第一人”的教授,用严谨的治学风格一手创建了文学地理学,日前,这位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更是做客《百家讲坛》,讲述中华名楼背后的文学故事。

“黄鹤楼重建了38次”

前不久,《百家讲坛》连续播出了多集《中华名楼》,主讲就是曾大兴本人。

《中华名楼》拍摄了8座名楼,包括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北固楼、燕子楼、蓬莱阁等,曾大兴结合古代文学家的诗文、历史记载的典故等讲解名楼故事,可谓是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名楼之所以是名楼,都是跟文化经典有关的,才能名满天下。”曾大兴说,楼有没有“名”,其实更多跟文学的力量有关。

“很多‘名楼’在历史上其实是屡毁屡建,比如黄鹤楼,就重建了38次;滕王阁也是重建了20多次,为什么楼都毁了还要再建?因为它是文化景观,人们来了这个城市,就是要看黄鹤楼、滕王阁,这才是一个城市的标志。”

“应该向全世界征文写《广州塔赋》”

1523601471(1)_副本.jpg

那么,广州有没有这样的名楼?“我最初的想法是也要讲讲广州的镇海楼,也有一些跟它相关的文学作品,但其传颂程度跟其他几个楼相比,确实有所逊色。”不过,曾大兴说,第一期《中华名楼》播出后,不少观众都要求拍续集。“再拍续集的话,我争取讲讲广州的楼。”

现在全国上下都建了不少高楼大厦,是不是也有成为名楼的可能?对此,曾大兴则认为未必。“东方明珠、‘小蛮腰’这些会不会成为名楼?我们这代人评价还为时过早,至少需要一两百年的时间。”他表示,

“楼以文传”,要成为千古名楼,首先得要有传世经典。“应该向全世界征文写《广州塔赋》,说不定就会诞生一篇犹如当年《滕王阁序》的文章。”

“我在研究文学时始终带着地理的眼光”

曾大兴谈名楼,谈的有何不同?“我在研究文学时始终带着地理的眼光。”原来,这位研究文学的教授,还有一颗热爱地理的拳拳之心。

曾大兴是湖北赤壁人,1978年高考时,他的地理成绩考得最好,他以为可以进入地理系,谁知后来却进了武汉师范学院(今湖北大学)。虽然没有读成地理专业,但热爱地理的曾大兴在研究文学时始终带着地理的眼光。1990年,曾大兴以“中国历代文学家的地理分布”为题,成功申报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1990年9月,曾大兴到北京大学中文系研修。当月,他去拜访北大中文系的袁行霈先生。袁行霈当时得知曾大兴要做“中国历代文学家的地理分布”这个课题,颇为赞赏,并表示“这是一个很诱人的题目,很有价值,但是非常复杂”。

见面后,袁行霈和曾大兴相谈甚欢。袁行霈还拿出自己写的《中国文学概论》样书来给曾大兴看。曾大兴就在袁行霈先生家的客厅里读了该书第三章《中国文学的地域性与文学家的地理分布》。

广东是文化沙漠?

“广东不仅不是文化沙漠,而且是文化底蕴很丰富的地方,特别是传统文化,保护非常之好”

自1993年调到广州工作之后,曾大兴就一直生活在广州,接触到许多广州人,也见证了许多广州发生的事情,他越来越爱上这个自由、包容、踏实的城市。

“1999年开始,我担任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会委员,跑遍了广东的每个县、乡镇甚至是村庄,对广东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

曾经有一段时间,舆论盛传“广东是文化沙漠”,对此,曾大兴认为这更多是一种文化偏见。“有的人认为,只要是经济发达的地方,就没有文化。这句话本身就不合常识。经济是人创造的,如果人没有文化,是怎么创造出经济奇迹的?”

曾大兴不仅不同意这种论调,而且决定要“说服”那些抱着这种论调的人。“但你要说服人家,光靠理论不行,还要靠证据。”这位严谨治学的学者硬是用“纯手工”统计的“笨方法”,统计了大量一手数据。

“我亲手统计了广东有多少文学家,从东汉,到民国,广东有文集传下来的文学家一共2048人。如果只算单篇作品,那上万人都不止。”在他所著的《岭南文化的真相》一文中,他从文学家、书院、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诸多文化要素的地理分布入手,详细阐述了广东在全国文化的地位究竟如何。

“光这个统计我就花了好多年,从数据就不难看出,广东不仅不是文化沙漠,而且是文化底蕴很丰富的地方,特别是传统文化,保护非常之好。”

单篇文章发表后,曾大兴就“坐等”批评。“我就等着别人的反驳。我不怕反驳,因为我知道,想要反驳我不容易,想要反驳我,就要和我一样下功夫,拿证据才行。”

广东本土文学创作弱?

“广东在古代文化就已经很丰富了,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写了九大都会,其中之一就是番禺”

“当代作家里只要是有影响力的,都有自己的地理标识,否则就无法辨认。从这个角度出发,广东的本土文学创作方面确实有些不利因素。”曾大兴解释说,“很多人虽然到了广东,但却没有写广东的东西,社会上流传较广的跟广东有关的文学作品并不多,这恐怕也是外界觉得广东是文化沙漠的原因之一。”这位文学地理学的专家忍不住现场举例说:“其实广东也有不少不错的本土作品,黄谷柳的《虾球传》、梁凤莲的《羊城风雨》、《西关小姐》,都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这些作品的价值。”

谈广州、谈文学、谈历史,在讲座现场,好像谈什么对于他来说,都是信手拈来,尽展大学“名嘴”的风采。古诗词是曾大兴经常会讲到的内容,碰上合适的学生,他还会特意邀请学生现场用粤语来朗诵一段。“我们每个地方都要珍惜自己的方言,没有自己的语言,就没有自己的记忆了。”他举例说,广东在古代文化就已经很丰富了。“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写了九大都会,其中之一就是番禺。”他表示,即便是现在,也不难看出广东文化对于全国文化的影响。“内地很多地方都吃粤菜,喜欢唱粤语歌,这些都足以说明广东文化对于全国文化的影响力。”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18年04月13日 版次:GA07 采写:南都记者 尹来 实习生 董晓妍 通讯员 曾茜 摄影:南都记者 谭庆驹


上一条:【求是】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导促进全球人权治理改革
下一条:【中华网】方欣科技携手广州大学 共建广东省智慧金财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COPYRIGHT©1999-2016,   GUANGZHOU  UNIVERSITY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粤ICP备 05008855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