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 正文

【“四有”教师系列专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涂成林:游学四方博识多才 精研苦思不忘初心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赵毅鹏 方庭忻 编辑: 审核: 发布日期:2015/12/16

涂成林,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等国家、省市规划课题近20项;已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教育研究》《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100多篇论文,独著、合著《现象学的使命》等著作10余部。

2015年初,涂成林获批“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并被认定为“广州市杰出专家”。他对自己的评价是“平凡的人”,对自己的人生定位为“平凡而简单”。以淡薄之心对名,以知足之心对利,以精进之心干事,这就是涂成林的写照。

思者:误入哲门,后有所成

1977年,国家正式恢复了高考制度。次年10月,涂成林考入四川大学哲学系。当时,“文革”刚结束,哲学还是一门“显学”。在人们将哲学与政治划等号、学哲学就意味着走向政治仕途的那个岁月,涂成林却懵懵懂懂,歪打正着地进入了哲学系学习。他告诉我们:“我当年填报的专业志愿都是中文和历史,而且都选择离家较近的一般大学,结果却阴差阳错地被数千里之遥的四川大学哲学系录取。当年也没有什么选择的空间,只好带着满脑子的疑问进入了四川大学。”

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初入哲学之门的涂成林,面对古今中外汗牛充栋的哲学典籍,才知道中学那点哲学知识不过是皮毛而已,唯有以“海绵吸水”的态度专注地学习和探索方能不辜负来之不易的大学生活。涂成林告诉我们,他的大学生活很刻苦,基本上是宿舍、教室和图书馆“三点一线”的生活。刻苦的学习最终换来了回报,四年后,他以全优的成绩结束了大学本科生活,并顺利考取了研究生;之后,刚满20岁的涂成林更是获得了到中山大学跟随著名哲学家罗克汀先生研习现象学哲学的机会。

当时,在西方哲学领域,现象哲学还不是“显学”,国内研究非常不足,大量著作、资料都是外文,学习的困难显而易见,涂成林硬是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皇天不负有心人,涂成林的刻苦努力,终使他在现象哲学领域有所斩获。在就读研究生期间崭露头角,并已在众多刊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的他,于1986年研究生毕业之时,凭着对现象哲学的思考探索,用一年多时间辛苦雕琢,完成了他的首部专著《现象学的使命——从胡塞尔、海德格尔到萨特》书稿。意想不到的是,由于当时普遍存在着“出版难”问题,这部书稿辗转了多家出版社而未成正果,直到1994年才得以顺利出版。然而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本书自出版面世后,不仅得到国内知名哲学家叶秀山先生的高度肯定,更被外界誉为中国现象学研究的“开山之作”,收获许多奖项。

面对这些荣誉,涂成林显得十分淡然,他说:“我写的那些论著,充其量只反映了我过去对一些问题的认知,都属于过去的记忆。做学问是一个不断向前的过程,我们不能总是躺在过去的成绩上。”正是带着这样谦逊、平和的心态,涂成林不断开辟新的研究领域,推出新的研究成果。

学者:不甘寂寞的“杂家”

“忙里偷闲,种自留地”,这是涂成林对目前自己哲学研究的状态概括。他说自己的兴趣“真的很杂”,“尽管我较好的作品都集中在哲学研究领域,但其实已经身不由己,很难专注地做哲学的研究。目前哲学对我而言只是一项兴趣爱好而已。”涂成林打了个形象的比喻——它更像一块家后院的“自留地”,兴致盎然的时候,敲上几下锄头,撒下几颗种子,等待植物生根发芽。

关于这点,涂成林坦言:“自研究生毕业之后,他几乎没做过与他西方哲学专业相关的纯粹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但所做的一切似乎既依托哲学又在哲学之外。”事实上,过去近20年来,涂成林曾在多地辗转停留,职务转换也是常有的事。他曾在湖南省委理论研究室担任讲师和主任科员,也在广州市社会科学院担任科技开发处负责人,担任过《开放时代》杂志社的执行主编,也曾远渡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做访问学者……如今,涂成林一方面坚持在学术的自留地里辛勤耕耘;另一方面将所学所思运用于社会实践,努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因而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扬。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涂成林而言,每一次岗位的转换,都意味着要涉及不同的领域,担任不同的角色。随着岁月的流转,涂成林涉猎的研究领域有西方哲学、马克思哲学、文化学、管理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科学学、广州学以及文化安全等诸多领域。这在许多人眼中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在他的眼中却显得极为自然。他说:“学科只是知识的分类而已,真正的研究应从问题本身出发。学科不是研究的起点,问题才是研究的开始。”他解释道,早年学习哲学的经历为他提供了一种观察世界的方法,使他在研究不同领域的问题时能通过哲学的思维和独特的角度去看问题。

当我们问到是否经常遇到研究和工作的困境及如何解决这些困境时,涂成林说:“世事难料,人生多艰,困难总会接踵而来。人不应该在困难面前唉声叹气,而应该去享受克服困难的乐趣。”坦然地接受生活中的困难并享受解决问题的乐趣,这就是涂成林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就的原因。

行者:仗剑天涯苦求索

在涂成林办公室的书架上,摆放着他的“涂成林远游随笔”:《澳大利亚观察》《加拿大政治多棱镜》《新西兰头条新闻》。《澳大利亚观察》一书主要讲述了他在澳大利亚担任访问学者期间观察澳洲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加拿大政治多棱镜》则是他在加拿大游学和短期访问时对加拿大国内发生的政治事件撰写的新闻评论和观感。其中,在谈论到《新西兰头条新闻》和其在新西兰担任主编的经历时,涂老师显得有些许兴奋。也许在他心里,这确实是一段精彩又难以忘怀的人生。

2001-2003年,涂成林在应合作伙伴之邀赴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担任了新西兰华文报纸《新华商报》的主编。涂成林回忆道,他担任的主编工作虽然工资不高,但其实干着主笔、编辑、编务甚至征集广告的活儿,不仅每周要写一篇长达8千字的“新闻观察”,要编辑8-12版的新闻,还要进行栏目策划和征集广告。艰辛的工作终于取得了收获,在短短三个月后,这份新生的报纸不仅声誉鹊起,受到华人读者的热烈追捧,而且成为奥克兰华人社区最好的报纸。

此次经历让涂成林在媒体运作方面得到了全面的训练,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涂成林回国后,将他每周所写的“新闻观察”经过重新编辑,以《新西兰头条新闻》为书名结集出版,为他的“远游随笔”又增加了新的成员。

从澳大利亚,加拿大到新西兰,涂成林的《澳大利亚观察》《加拿大政治多棱镜》《新西兰头条新闻》这三本书不只记录了他游走各国的足迹,也见证了他多年的勤奋和努力。

隐者:自在恬淡的平凡人

谈到这次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称号,涂成林说,他把这个称号视为国家对自己这么多年来努力工作所取得成绩的一种肯定。原本在1999年涂成林就已进入候选名单,但却与之失之交臂。他坦言,自己虽然重视这个称号,但一直以平常心待之。当时通过专家推荐并经过多轮答辩而入选,也是抱着重在参与的心态。他表示接下来仍然会进行研究计划和份内工作,不会因此而改变自己正常的生活节奏。

涂成林认为,脚踏实地、坚守初心是一名学者应有的品质。一个人的思想底蕴和人格魅力来源于其在人生路上不断的内省心志,践行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和追求言必信行必果的办事目标。这便是我校新晋“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的博士生导师涂成林,他用平凡的语言,述说着不平凡的故事,滋润着广大后辈的心田,既要淡泊名利,更要积极进取。

(供稿:学生记者 赵毅鹏 方庭忻 助理编辑:陈宏花)

注:本文刊登于2015年12月16日第318期《广州大学报》。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条:北京物资学院校长王旭东一行来访 共谈物流管理学科与专业建设
下一条:我校3篇论文获广东省高校统战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奖

  COPYRIGHT©1999-2016,   GUANGZHOU  UNIVERSITY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粤ICP备 05008855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