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研究中心

人才培养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正文
研究方法||说故事的要素与方法
发布时间:2024-09-16     来源:《宫了了》公众号     作者:钟泽林

说故事的要素与方法

说故事源自人类的天性,人类最原始的沟通模式就是靠故事,通过声音、手势、肢体语言与图像等传达。

在沟通过程中,故事更容易打动人心、产生共鸣,为听者所接受。好的故事,需要包含哪些要素呢?

Jennifer Edson Escalas于1998年提出衡量故事结构的量表(Narrative StructureCoding Scale),主要有五大要素:

1.因果关系(causal relationship)故事中的因果是否都有交代。

虽然故事中的情节要符合因果关系,"但许多时候留一些想像空间,不需要讲得太清楚反而更吸引人。

2.时序性(chronology):故事中的时序是否包括了启程转合的发展,

传统故事多半是依照单一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发展,但是现代的故事多半是多时序、前后错乱,一会儿现在、一会儿过去。

比如我这两天看得一部印度反转神剧《因果报应Maharaja2024》,就是通过完全打乱时间线的手法,刚开始可能有点疑惑,但是随着反转一个个揭开,反而能吊足观看者的味口。

3.角色发展(character development):是否描述了故事中角色的成长与改变

此外,过去的故事主要是单一男女主角,多个配角,但是现代故事多半是多个男女主角,故事在不同的男女主角间跳跃。

4.知觉程度(landscape of consciousness):阅听者是否能与故事中的角色产生共鸣,能感受得到故事角色的想法与感觉。

5.特殊事件(particular event):故事是否不只陈述一般现象,而是更专注于某一特殊事件。

了解了这5大要素,我们在评论他人或者自己的故事时,就可以多了一个评价的维度和标可是,我们不一定天生就擅长说故事,尤其是在商业世界里,当我们想要成功地激励说服、影响他人时,虽然说故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但是我们能从哪些类型的故事入手呢?

安妮特,西蒙斯在《说故事的力量》中就为我们提供了可以套用的6种故事类型,来放大你在组织或企业中的影响力~

这6种故事分别是:

1.「我是谁」的故事

2.「我为什么在这里」的故事

3.「愿景」的故事

4.「教诲」的故事

5.「现行价值」的故事

6.[我知道你在想什么」的故事

1.[我是谁」的故事:

听众在面对你的时候会想先知道「你是谁」,你是否是个有趣的人,简单告诉听众你是谁,你有什么信念,这比什么都容易让听众信任你。

2.[我为什么在这里」的故事:

在你试图影响别人之前,听众会先想到「我有什么好处」。要让听众相信你,你也必须尊重你的听众。

坦诚的态度会让彼此的合作更好,即使原因是自私也无所谓,不论是追求个人财富、或是为组织牟利,只要你达到目标的方式合理,人们通常可以接受。

3.「愿景」的故事:

在介绍了你是谁、你的企图之后,就要开始进入主题了。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的著名演说「我有一个梦」,就是动人的愿景故事的代表之。愿景要与听众共情,要让听众理解。

4.「教诲」的故事:

如果你要教人如何销售产品、如何当leader,最好的方式不是step by step地教授流程,而是告诉他一个关于优秀销售员、优秀leader的故事。

这样员工日后面对棘手问题的时候,他可以自问,如果是「某某人」会怎么做。故事也可以合理化新的技能学习,让人觉得这项痛苦的学习是有意义的。

5.「现行价值」的故事:

要教导一项价值的最好方法就是「以身作则」。其次是说一个提供示例的故事。价值需要用一个故事来包装,而和你的个人故事或经验结合会让这个价值更生动。

6.「我知道你在想什么」的故事:

人们也希望被重视、被了解。事先对你的听众做一些功课,代为提出他们的问题,他们对你的反感就会降低许多。

比如,有一个演讲者一上来就说:「我是一个统计学家,而这会是你生命中最无聊的-个小时。」然后说了一个他经验中的傻故事,听众马上喜欢上这位演讲者。

除了在商业世界里可以套用这6种故事类型,在日常生活、汇报沟通中,我们也可以用下面4个故事叙事的框架来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这4种框架分别是标准式、开门见山式、突出忧虑式、突出信心式。

1.标准式:背景一冲突一问题一回答

这是最常用的故事讲述方式,也是最稳妥的。

比如:我上班忙,没有时间看孩子,是父母帮我看孩子(背景),但是他们没有读过很多书,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我的孩子一天到晚只知道看电视(冲突),他才两岁,不能一直这样,我必须要培养他良好的习惯,但是我自己又没有时间(问题),只能借助外力,所以我想要给孩子报一个早教班(回答)。

2.开门见山式:回答-背景一冲突一问题

先开门见山地告诉对方解决方案是什么(自己做了什么,或者是请求别人做什么),再交代背景、凸显冲突和提出问题,最后可以再次强调开头的解决方案,

比如:我要给孩子报一个早教班(回答)。我上班忙,没有时间看孩子,是父母帮我看孩子(背景),但是他们没有读过很多书,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所以我的孩子一天到晚只知道看电视(冲突),他才两岁呀,不能一直这样,我必须要培养他良好的习惯,但是我自己又没有时间(问题),所以只能借助外力了。

3.突出忧虑式:冲突-背景一问题一回答

先表达冲突或忧虑,不自觉间获得对方的理解,然后再说清楚背景、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对方也容易接受。

比如:父母帮忙带孩子却不懂教育,孩子两岁了,一天到晚只知道看电视,我都愁死了(冲突)。我没有时间带孩子,父母帮忙带,但是他们没有读过多少书,只知道爱(背景),导致孩子没有培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我必须要改正他的习惯,但是我又没有时间(问题),所以我想报一个早教班解决这个问题(回答)。

4.突出信心式:问题-背景一冲突-回答!

-般用于汇报方案、请求支持的情况,目的是问题导入,最后提出解决方案,这种自问自答的形式突出了自己的深入思考,

比如:如果我没有时间,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呢?(问题)我上班忙,没有时间带孩子,是父母帮我看孩子(背景),但是他们没有读过多少书,不知道怎样教育他,孩子才两岁,一天到晚就只知道看电视(冲突),我想要培养他良好的习惯,但是自己没有时间,所以只能借助外力,给他报一个早教班了(回答)。


版权所有 © 广州大学廉政研究中心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

邮编:510006     电话:020-39366152 

Baidu
map